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2-07-04 

  姜黛珠     研究员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2年7月4日

  根据我国目前条件,绝大多数地区进行的是A级绿色番茄栽培。A级绿色番茄的栽培技术,又称为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

  番茄无公害病害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抗逆性较差的蔬菜,普遍容易发生的病害有:病毒病、叶霉病、灰霉病、晚疫病。在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生产中,尤其在冬、春季节的生产中,由于空气湿度大,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的繁衍,因此,这几种病害的发生更为严重。

  过去对这几种病害主要靠药剂防治,在保护地内几乎是从苗期开始频繁打药。番茄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喷药频繁,采收也频繁,所以喷药与采收之间不可能有正常的间隔期,加重了农药的污染程度。

  番茄的无公害病害防治,主要应抓好上述几种病害的正确防治工作。

  一.病毒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一)症状

  番茄病毒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因而症状不尽相同。主要表现有3种类型:

  1. 花叶型感病初,表现为轻度花叶,叶片上呈现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严重时,叶片上有时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可有疱叶斑,叶片凸凹不平,叶片变小,出现畸形,整株矮化。果实亦呈花脸状,落花落蕾严重,严重减产。

  2. 蕨叶型病株矮小,新叶近线状,黄绿色,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 ,严重的卷成管状,全部侧枝都生成蕨叶状小叶,复叶节间缩短,呈丛枝状。严重时整株簇生、细小,严重减产。

  3. 条斑型茎上初生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为深褐色下陷油浸状坏死条斑,最后植株萎黄枯死。果实发生不规则形褐色下陷油浸状坏死斑,后期变为枯斑,果实畸形并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叶片有时呈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状,叶脉上产生黑褐色油浸状坏死斑,并顺叶柄蔓延到茎部。病株一般无收成。

  (二)发病条件

  番茄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以及由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等。这些病毒多在病株的残体、种子、烟草、多年生宿根植物、杂草上越冬。第二年通过蚜虫、粉虱、摩擦和田间操作等传播。在气温高和干旱、蚜虫、粉虱发生严重时,则病害严重。此外,栽培地周围杂草多、与发病作物近邻、耕作粗放、肥料不足、氮肥过多、植株徒长、连作、夏季定植、人工操作不注意消毒等因素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三)防治方法

  1. 抗病品种  尽量选用抗病和耐病的品种。目前宁夏地区使用的许多进口品种都可抗或耐一般的番茄病毒病,而由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TY)则需特别注意选用抗(耐)TY的品种。

  2. 种子处理为了消灭种子上携带的病毒,需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消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在50-55℃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并随时补充热水,使水温稳定在50-52℃中,浸泡15-30分钟后再浸种催芽。此法可消灭种子上携带的多种病菌,但单用此法对杀毒作用不大。

  ⑵ 磷酸三钠浸种 把番茄种子放在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泡20-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催芽。此法可消灭种子上携带的多种病毒,能防治番茄烟草花叶病毒。

  ⑶ 高锰酸钾浸种 在1%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10-1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催芽,可防治溃疡病及花叶病毒病等病害。

  ⑷ 干热消毒 把干燥的番茄种子放在恒温箱中,保持75℃的条件处理72小时,可使番茄种子上携带的病毒失去致病能力。

  3. 土地选择栽培地应避免连坐,设施内保持经常通风,秋季定植前深翻,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4. 育苗培育适龄小苗,少伤根,促进早缓苗,减少发病。苗期温度应适宜,温度过低,易成老化、僵化苗,这样的苗生理活动弱,易感病。徒长苗也易感病。夏季育苗必须用防虫网覆盖阻挡蚜虫和粉虱,并遮阴降温防病。

  5. 田间管理春季适期早定植,促进提早生长发育,在病害流行期前长成较大的植株,可减轻病毒病危害。夏秋季节尽量避开“伏天”,在宁夏地区,提倡“立秋”前后定植。定植时选用无病壮苗,淘汰病、弱苗。定植后勤中耕,调节地温、补充土壤空气,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利用地膜覆盖,改善土壤环境。

  在整枝打杈、采收、插架等田间操作时,应经常用肥皂水洗手消毒,尽量减少人为的汁液传播。烟草有病毒,吸烟者禁入。

  及时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定植缓苗后勿过度蹲苗。高温干旱时应小水勤浇,保持田间湿润,降低地温。

  分期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6. 防治蚜虫和粉虱及时防治蚜虫和粉虱,减少传毒媒介。夏、秋季生产时,最好使用防虫网防虫并配合以药剂防治。

  7. 药剂防治

  ⑴ 弱毒疫苗N14和卫星病毒S52的应用  这两种疫苗为失去致病力的弱病毒,应用后可刺激植株产生抗病力。常用的方法有:浸根接种法,即将1-2叶的小苗起出,洗净泥土,浸入疫苗的100倍液中,经30-60分钟后取出移栽;喷枪接种法,在100毫升100倍疫苗液中,加入0.5克400-600倍筛目的金刚砂,充分摇匀后用4-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的喷枪,在1-3叶幼苗期喷射接种。

  ⑵ 钝化物质 利用豆浆、牛奶、鱼血等高蛋白物质,用清水稀释100倍,每10天一次,连喷3-5次,可在番茄叶面形成一层膜,减弱病毒的侵染能力,削减其锐性。此外还有植物病毒钝化剂912,使用时,把一袋75克的药粉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千克开水,在100℃温度下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再加水15千克,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早、晚各喷施一次。

  ⑶ 保护物质 利用高脂膜的200-500倍液,在发病前向叶面喷施,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该药可在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效地防止和减轻病毒的入侵。

  ⑷ 增抗物质 83-增抗剂可提高植株抗病力,防止病毒侵染,降低病毒在植株体内扩散速度,具有明显的抗病增产作用。使用方法:每666.7平米用原液0.5千克加水50千克,分别在小苗2-3叶期、移栽前一周、定植缓苗后一周各喷一次。

  此外还有:20%毒克星400-500倍液;抗毒剂1号300-400倍液;25%抗病毒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20%病毒净400-600倍液;病毒宁500倍液。选用上述药之一,每7天一次,连喷2-3次。上述药剂只有一定预防效果,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二.叶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在设施栽培中危害十分严重。

  (一)症状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花、果实等。发病时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面长出灰紫色致黑褐色的绒状霉层。发病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长出霉层,病斑扩大,叶片卷曲干枯。果实发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斑,病部硬化稍凹陷,表皮下有时产生针头状小黑点。花发病后发霉枯死,茎、果柄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

  (二)发病条件该病是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或种子表皮内外越冬,第二年通过气流、灌溉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95%的空气湿度为最适宜。在高温、高湿的保护地内,加上连作、地势低洼、密度大、连阴天等因素,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而在光照充足、温度在30℃以上、湿度小时不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 品种和种子选用高抗叶霉病的品种,若种子带菌可用温汤浸种杀菌。

  2. 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

  3. 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高畦、覆盖地膜;合理密植、大小行栽培;采用膜下暗灌或微喷灌、滴灌,控制明沟灌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摘除黄、老、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4. 棚、室消毒栽培前对棚、室进行消毒。可用2.4千克硫磺粉加5千克锯末放在500平方米(南北净跨度7米,东西长70米左右)的温室空间点燃熏蒸,12小时后通风散气24小时,然后栽培番茄。在番茄定植后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方法同晚疫病。

  5. 高温闷棚 在晴天中午关闭棚、室的通风口,提高室内的温度至35-36℃,保持2小时,可抑制病菌的蔓延。

  6.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武夷霉素15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47%加瑞农800-1000倍液。上述农药选一种或几种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三.灰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灰霉病危害番茄及多种茄科、葫芦科、豆科疏菜,在北方的设施栽培地区发病十分严重和普遍。

  (一)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害叶和茎。幼苗发病,子叶先端发黄,病斑呈“V”字形向叶内发展,后扩散到茎,茎部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病斑,病斑收缩、折断、死苗。成株发病多从叶尖端或叶缘出现淡黄色病斑,呈“V”字形向叶内发展,形成大小不一的枯斑,有深浅相同的轮纹。病斑边缘与健叶部分分界明显,部分叶片萎蔫下垂。茎被害时出现水浸状小班后扩散为长椭圆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褐色霉状物。花萼被害,花暗褐色,渐干枯。果实被害,先在果柄托叶凹陷处呈水浸状灰白色病斑,继而软腐,潮湿时病部表面生出浓密的灰褐色霉层。青、红果均可受害,一般第一穗果发病最严重。

  (二)发病条件该病是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然而,在保护地内冬季仍可发病,无越冬现象,第二年靠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病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生长温度范围为2-31℃,适温为23℃左右,适宜的湿度为94%以上。在北方冬季保护地内,低温高湿,连阴天,不及时放风时,病害严重。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2℃,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下时,病害停止蔓延。

  (三)防治方法

  1. 品种 选用高抗灰霉病的品种。

  2. 种子可用50-55℃的温汤浸种25分钟,消灭种子可能携带的病菌。

  3. 轮作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4. 育苗使用塑料穴盘基质育苗。育苗前,需用50%多菌灵500倍液对育苗床架及重复使用的穴盘进行消毒。

  5. 田间管理高畦、覆盖地膜;合理密植、大小行栽培;采用膜下暗灌或微喷灌、滴灌,控制明沟灌水;加强通风,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及时清洁田园,摘除黄、老、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6. 药剂防治在蘸(喷)花用的“番茄丰产剂2号”溶液中加入1000倍的50%速克灵液,使花器沾药;坐果时,用1000倍速克灵或多菌灵,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果2次,可预防花果染病。

  发病初可用: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武夷霉素1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50%多霉灵1500倍液之一种或几种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四.晚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晚疫病主要危害番茄,也危害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是番茄的主要病害。

  (一)症状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可危害茎部。幼苗发病,先从叶片开始,而后扩展到茎部,近叶柄处的茎呈黑褐色并腐烂,严重时植株萎蔫折倒、枯死。潮湿时,病部生白色霉层。成株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尖端或叶缘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渐变为暗褐色。病斑周围与健康组织交界处为浅绿色,病斑背面叶脉深褐色。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状物。茎受害,病斑初为暗绿色,后变为边缘不清晰、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果实发病,青果在近果柄处形成油浸状、暗绿色病斑,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云纹状,病部质地较硬。潮湿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果实迅速腐烂。

  (二)发病条件番茄晚疫病为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保护地植株上越冬。第二年借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在15-25℃的气温,较高的空气湿度,特别是有水滴的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田间湿度过高、氮肥多造成徒长、植株衰弱、连作时,病害易于发生和流行。

  (三)防治方法

  1. 抗病品种选用较耐晚疫病的品种。

  2. 轮作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4年的轮作。

  3. 田间管理高畦、覆盖地膜;合理密植、大小行栽培;采用膜下暗灌或微喷灌、滴灌,控制明沟灌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整枝和吊线;及时清洁田园,摘除黄、老、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4. 药剂防治由于该病蔓延十分迅速,因此一定要做好病害预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防治。常用的药剂有:40%乙磷铝3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750-10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72%克露500倍液;47%加瑞农800-1000倍液之中一种或几种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喷3-4次。也可用烟雾剂熏蒸。

  番茄根结线虫病

  番茄无公害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的虫害主要是蚜虫、粉虱、棉铃虫及地老虎等,近年来,潜叶蝇、茶黄螨、葱蓟马危害日趋严重。无公害防治技术仍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尽量减少虫源,避免适宜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 蚜虫、粉虱、红蜘蛛等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危害番茄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危害番茄的粉虱主要是白粉虱,而烟粉虱的危害也已在宁夏显现。

  防治方法

  1.抗虫品种

  2.清洁田园

  3.利用天敌

  4.防虫网育苗

  5.黄板诱杀

  6.银灰膜趋避

  7.药剂防治  目前蚜虫、粉虱的防治还需要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坚持

  早防。常用的药物有: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该药对菜蚜有特效且不伤天敌;50%马拉硫磷乳油、20%二嗪农乳油、25%喹硫磷乳油各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之一喷雾。还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6.7平米用药0.5千克密闭熏烟。用熏蒸器加入敌敌畏熏蒸。

  二.棉铃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棉铃虫俗名番茄蛀虫、玉米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 危害状况

  棉铃虫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棉铃虫是多食性害虫,可危害200多种作物,主要有棉花、禾本科作物、烟草、茄科作物、豆科作物、南瓜等,在菜区以番茄受害最重。以幼虫蛀蚀寄主的花蕾、花及果实,造成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也可咬食嫩叶和嫩茎,造成茎中空折断。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15-17毫米,翅展27-28毫米,体色多变化,一般雌蛾红褐色,雄蛾灰褐色。

  2.卵 半球型,高大于宽,直径约0.5毫米,乳白色。

  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绿色、绿色、黄白色、淡红色、黑紫色等。

  4.蛹 纺锤形,黄褐色。体长17-21毫米。

  (三)生活习性

  棉铃虫在东北、西北地区一年发生3代。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羽化为成虫。

  成虫傍晚活动,飞翔力强,吸食花蜜,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夜间交配和产卵。卵产在高大寄主的果萼、嫩梢、嫩叶等处。卵散产。每头雌蛾可产卵500-1000粒。成虫寿命6-18天。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食嫩叶,2龄后即蛀蚀蕾、花、果等,造成落花落蕾。对成果只蛀蚀蒂部,有转果危害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和自残性。老熟幼虫入土下3-9厘米筑土室化蛹。

  (四)发生条件

  棉铃虫属喜湿喜温性的害虫,其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在70%以上。在夏季降雨适中而均匀时发生严重。大风雨能减低田间卵量,雨水过多,土

  壤湿度过大,可增加蛹的死亡率。

  天敌对棉铃虫的消长有一定控制作用。棉铃虫的天敌很多,有寄生卵的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寄生幼虫的齿唇姬蜂、螟蛉绒茧蜂等。此外,还有捕食性天敌如草蛉、瓢虫、胡蜂、蜘蛛等。

  在地势低洼、植株茂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虫害严重。在成虫发生期蜜源植物丰富,成虫补充营养充足,则产卵量大,发生就严重。

  (五)防治方法

  1.翻地 棉铃虫在土壤中化蛹,并有羽化道通向地表,翻地可破坏其羽化通道,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而窒息死亡。翻地时农具的机械作用也能杀死部分蛹。

  2.灭卵 结合整枝打杈,可消灭部分卵粒。

  3.杨树枝把诱蛾 将半枯萎带叶的杨树枝剪成60厘米长,每5-10枝捆成一把,基部一端绑上小木棍插在田间。每666.7平方米插10把,5-10天换一次,每天早晨收取成虫消灭。

  4.黑光灯诱杀 每30000平方米设置一个黑光灯,以诱杀成虫。

  5.种植玉米诱蛾产卵 在番茄或辣椒地里种植少量玉米,可诱棉铃成虫产卵,然后人工消灭之。

  6.生物防治 注意田间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有条件时可人工繁殖赤眼蜂、草蛉,或助迁瓢虫、蜘蛛等,增加田间天敌量,抑制害虫发生。

  亦可用“7216”芽孢杆菌或棉铃虫多角体病毒的500-700倍液喷雾;或用BT乳剂的250-300倍液喷雾;或用青虫菌2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均为生物制剂,可有效地使幼虫致病死亡。

  7.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初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4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

  4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4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4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000-4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

  三.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一)危害状况

  我国常见的地老虎有三种: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其中小地老虎分布最广。

  地老虎食性极杂,可危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以及其他多种蔬菜,还可危害多种粮食作物和多种杂草。地老虎以幼虫危害蔬菜幼苗,将幼虫从茎基部咬断,或咬食块茎。

  地老虎

  (二)发生条件适于温暖的气候条件、潮湿的土壤环境,多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在栽培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或附近有荒地,成虫产卵多则危害严重。

  (三)防治方法

  1. 预报预测

  2. 田间管理

  3. 人工捕捉

  4. 诱杀成虫

  5. 诱杀幼虫

  6. 药剂防治 对地老虎3龄前的幼虫,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666.7平米1.5-2千克喷粉或加10千克细土制成毒土,撒在植株周围;或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

  在虫龄较大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二嗪农乳油、80%敌敌畏乳油的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杀死土中的幼虫。

  番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番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指除了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外的防止其他污染的技术。重点介绍无污染的施肥技术和减少污染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污染施肥技术

  化肥污染主要是施氮肥过多,引起番茄中硝酸盐含量增加。国家规定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得大于432毫克/千克,超过此量对人体就会产生明显的伤害作用。由于菜农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施肥的概念不清,盲目多施肥,因此,在棚、室保护地中超量施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浪费了肥料,提高了成本,而且加剧了污染。

  试验证明:施用氮素化肥比施用有机肥的蔬菜硝酸盐含量高1-4倍,单施速效氮肥又比氮钾及氮磷钾配合施用的蔬菜硝酸盐含量高2-5倍,因此,生产无公害蔬菜应采用以下施肥技术:

  增施有机肥

  施用腐熟的、用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肥,可大大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经验证明,每亩地施入5000公斤以上的腐熟圈肥,可保证番茄的丰产。

  施用长效化肥

  涂层尿素、长效碳铵、控制缓释肥料等化肥,在土壤中不易流失,肥效长远,施用这些化肥可避免浪费,提高利用率,减少施用量,从而降低对番茄的硝酸盐污染。此外,尽量不用硝酸盐化肥。

  生物肥和化肥混用

  菜田长期施用化肥,使微生物大大减少,因此,有机质的消化、分解受阻,营养元素易流失,降低了土壤资源利用率。而施用生物肥料有纠正这种不良现象的作用。目前应用的生物肥料有:硅酸盐细菌生物钾肥、促丰宝等,这些肥料内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植物化学成分和微生物代谢物,具有很强的作物综合生化调控能力和迅速补充养分的功能,且对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有显著作用。

  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原有的营养元素含量,番茄生长发育的需求量,按比例增施肥料叫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既能保证丰产丰收,又不会施肥过量造成硝酸盐污染。

  计算公式:

  需增加的某元素施肥量=(计划产量—原来产量)/1000公斤×F

  F值是番茄每生产1000公斤产品所需要的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数量。原来产量是指不施肥时土地的一般估计产量。

  计算出需增加的某元素使用量后,再根据肥料的利用率及某种肥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即可计算出此种肥料的施用量。

  某肥料用量=某营养元素的增施量/(该肥料利用率×该肥料有效成分含量)

  例如:秋冬茬番茄每亩计划产量7000公斤,未施肥的原来产量一般为3000公斤以上。据测定,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约需纯氮2.68公斤、五氧化二磷0.41公斤、氧化钾5.12公斤。计算理论值为每亩需供应纯氮10.72公斤、五氧化二磷1.64公斤、氧化钾20.48公斤。

  若每亩已施猪圈粪5000公斤,其含氮量约为0.49%,利用率为25%;含五氧化二磷0.35%,利用率25%;含氧化钾0.43%,利用率为25%,这5000公斤猪圈粪可供番茄吸收的纯氮为(5000×0.49%×25%)6.03公斤;五氧化二磷(5000×0.35%×25%)4.3公斤;氧化钾(5000×0.43%×25%)5.4公斤。此外还需追尿素30公斤,其含氮量为46%,利用率为40%,可供给番茄吸收的纯氮为(30×46%×40%)5.52公斤。再追复合肥30公斤,其含氮、磷、钾各15%,其中氮的利用率为40%,番茄可吸收氮(30×15%×40%)为1.8公斤;五氧化二磷的利用率是20%,番茄可吸收利用(30×15%×20%)为0.9公斤;氧化钾

  的利用率是50%,番茄可吸收利用(30×15%×50%)为2.25公斤。

  番茄每亩产7000公斤时的需肥与供肥量表          (单位:公斤)

  肥料类别番茄需肥量猪粪供肥量尿素供肥量复合肥供肥量合计供肥量盈缺纯    氮五氧化二磷氧 化 钾10.72 1.6420.486.034.35.45.521.80.92.2513.35 5.2 7.65+2.63+3.56--12.83

  由上表可看出,在番茄每亩产7000公斤时,施猪圈粪5000公斤,追尿素和复合肥各30公斤,土壤中纯氮和五氧化二磷的供应量已充分满足了番茄的需要,略有盈余,氧化钾的施肥量不足,建议施用20公斤钾肥可增产。

  目前农民施肥一般都超过科学施用量,是番茄中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二.提质增效的栽培技术

  在番茄栽培中,合理使用提质增效技术,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可减少农药污染。因此,在番茄的无公害栽培中,应采用地膜覆盖,防虫网保护,膜下暗灌、微喷或滴灌,嫁接技术、无土育苗,二氧化碳施肥,人工补温、补光的综合配套技术。

  番茄的无公害包装、贮存技术

  为防止番茄在采收后,食用前的第二次污染,应实行采收、加工、精包装、贮运一体化。有条件时,可利用塑料袋包装或真空塑料袋包装;用紫外线灭菌防腐;用纸箱大包装,恒温运输;卫生清洁、恒温贮藏库贮存保鲜等技术和设施,保证番茄产品不腐烂变质,不受其他有害微生物侵染,不受其他有害物质污染。